图:乾隆皇帝
提到乾隆皇帝,公众的看法可谓是两极分化,这种现象并不奇怪,就如同白天与黑夜一般,有人崇拜他,亦有不少人对其持批评态度。有人认为,乾隆皇帝不过是一个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权贵,他在位期间奢侈无度,几度南巡导致民生困顿,纵容贪官如和珅层出不穷。与此同时,也有人赞赏他开启了一个盛世,周边邻国无不归顺于他,“十全老人”的称号更是对他统治时期的高度认可。我对这位皇帝的评价并不打算过多探讨,今天我想讨论的是乾隆对人才的尊重与器重,这一点值得后世学习借鉴。
图:乾隆皇帝
乾隆皇帝是一位以文才武略自信满满的人,常常自认为天下无敌,因此难免会有些傲气。然而,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,他表现得非常谦虚,只要是有才之士,即使你不给他面子,他也会热情相迎。这个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的一次殿试上,那次他亲自主持考核并选拔状元,这是皇帝心中最为乐于参与的事情。在经过几轮激烈的比拼后,最终筛选出了两名杰出的学子,大家都明白,其中一名必定是状元,另一名则为榜眼。然而,究竟该选择谁来担任状元呢?
展开剩余65%图:乾隆皇帝殿试
面对这两位才子,乾隆都非常喜爱,但不可能同时提名两人为状元,这在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先例。正当他为此犯愁之际,意外地向窗外瞥去,灵感瞬间迸发,遂作出一副上联:“烟锁池塘柳”。第一个考生听后,思考片刻却苦无对策,便沮丧地对皇帝说:“这个,我答不出来。”说完就准备离去,这让乾隆感到颇为为难。然而,第二位考生听到后,陷入了沉思,尽管努力思索,仍旧没有找到合适的下联。
图:殿试
就在第一位考生快步走出殿门的时候,乾隆不仅没有愤怒,反而哈哈大笑地说道:“别走,状元是你的了!”在场的大臣们既惊讶又恍然大悟。那句“烟锁池塘柳”,虽然短短五个字,但它与五行(金木水火土)息息相关,同时在平仄的搭配上也极具讲究,可想而知,对出下联的难度之高。第一位考生的聪明之处在于,他清楚自己无能为力,因此选择放弃,不让皇帝浪费时间,这显然是在官场上识时务的表现。而第二位考生则显得有些拘泥于书本,对不出来的结果应该勇于承认,反观之下,他的反应显得有些木讷。
这样一来,状元之位自然归于第一位考生,其原因恰恰在于对于人才的慧眼识人,即便在难题面前,也能发现那个人身上的各项优点。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乾隆的聪慧,更彰显了识人的独到之处,如此的人才眼光,正是后世渴望掌握的能力。
category:history,content:
图:殿试
当然,古人没有对出来的答案,并不意味着现代人就无法做到。我身边有一些极富才华的人,他们根据乾隆上联的五行属性,创作出了以下几组对仗工整的下联,分享给大家:
A、炮镇海城楼
B、锈堵油烟机
C、灯镶满城楼
D、板城烧锅酒
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投票,或者发表意见和大家一起交流对对联的趣味和思考!
发布于:天津市